踽踽独行
纽约飞北京的航班上,刘紫荆遇见了样风尘仆仆的唐仕羽。
那个对面楼邻居家的小孩发展轨迹大大超了他的预料,但转念想想,己何尝又不是?
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;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;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:我都有光明的前途。话是这样讲的,但是在圈内摸爬滚打了几年,刘紫荆已经很怀疑这句话的语境。考上了这样的动词什都不保证,写在剧本里充其量只是一个故事序列的结束,离光明的结局还相当远。另外,谁说结局一定是光明?
当年高中和他一起考进NYU的有三个,只有他学了戏剧导演,他也曾书生意气,志得意满过。在校的几年他写了不剧本,投过国内的大学生电影节,也拉过校内投资想拍西片,但到头来几乎以说是一无所获,一事无成。
直到毕业,他还在纽约的学生编导圈里打转,像拉磨的驴看着永远够不到的胡萝卜那样看着从剧本到荧幕的距离。
真的太难了。
拿到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专项资金对刘紫荆来说是个意外,不过他抓住了,拍了压在他心头的剧本。之后这部投资只有几百万的片子在三大电影节崭露头角,最终拿了奖,投资回报率在文艺片里跻身佼佼。资源潮水般涌向他,成名之路看起来一气呵成。
假如让他无视己学生时代垃圾一样的处女作,无视己毕业后没有路的那几年,他勉强接受那些扑面而来的恭维,但是和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唐仕羽相比,他就像新华字典里那个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学艺的李萍,在名气上比不得。
刘紫荆和唐仕羽邻座,一见面,唐仕羽毕恭毕敬地叫了他一声刘导。
其实刘紫荆己有感觉到这些年唐仕羽的气质变化。在他最初的印象里,唐仕羽还挺奶的,稚气的脸在镜头里应该怎样都拍不棱角。再看到唐仕羽的时候,唐仕羽正顶着一张这辈子都不会和女生说一句话的脸演着热血年,隐隐流露的脆弱感让刘紫荆一子想起了许多影史留名的演员,从那时起,他就毫不怀疑唐仕羽会在这条道上走去,即使那时候唐仕羽才14岁。
唐仕羽一边继续读高中,一边趁寒暑假拍着戏。刘紫荆心知肚明,唐仕羽这个年龄段以拍的戏不太多。或许是贵人提携,他既没有去电视剧里当人家的子,也没有去童片里混主角,他走了一条国内演艺圈里没人走过的路,从14岁开始演电影到现在,总有好剧本,总有好人设,总有好IP,总是男主角,甚至在贺岁档。
加上唐仕羽那张在大荧幕上越来越赏心悦目的脸,不火是不的。
唐仕羽也是当演艺圈里有的丝毫不在意私人生活的男演员。他好像完全不介意暴露在镁光灯,他参加在家里录的综艺,过年的时候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嗑瓜子,生日的时候办三天的生日会,和粉丝一起过。不在片场就在和粉丝一起做公益,以他为名的基金会一直都有帮助留守女童,提供法律援助的固定项目。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