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女帝的反应
书名: 大魏读书人 作者: 七月未时 分类: 修真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笃定主意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一直在客栈中休息,也没有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偶尔喊来小二,准备一些食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吩咐了不要传出自己在客栈的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客栈外热情似火的读书人,不减反增,或许饥饿营销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越是看不到,越是追捧。

        是夜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趁着夜色正浓,再一次从窗户爬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要离开南域府都,回平安县。

        府试揭榜还需要等一段时间,自己已经入了品,来回一趟十天的时间完全够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广新的宴会,也是等府试揭榜后设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这段时间,完全可以让自己回去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去的目的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复刻吴言交给自己的书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东西不算难,只需要几样东西就好,南豫府有,平安县也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相应的材料如果在南豫府购买,肯定能被查出,谨慎一点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去平安县要好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者最主要的事情,倒不是这个,而是解秘。

        吴言交给自己的小册,为何会显露【平安县】这三个字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‘明月山上明月光,缘法自在阴阳中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    明月山在何处?平安县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座山名。

        缘法自在阴阳中又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明月山,许清宵没有任何头绪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对于第二句话,缘法自在阴阳中,许清宵有些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要么是器物,一阴一阳,要么就是异术,一阴一阳。

        吴言修炼的异术是太阴凝脉术,来平安县所找的是金乌淬体术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阴一阳,极其符合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有两个问题出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,吴言怎么知道平安县有金乌淬体术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,小小的平安县,为什么会有金乌淬体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个点,许清宵之前没有想过,如今将事情慢慢展开后,很多疑点都出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异术是什么东西?

        王朝仙门统统禁止的东西,只需要付出代价,便可以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东西按理说不可能出现在一个小小的平安县吧?

        平安县又何德何能收藏一本异术?

        这两个点若是解释不清楚的话,就有些难推理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管如何,还是先去平安县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夜色正浓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消失在了南豫府内,他有李鑫的手令,离开南豫府不算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程立东会不会跟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可以笃定他不会跟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已经交代好李鑫看住程立东,李鑫的父亲,李广新如今完全与自己是一条战线。

        皇上的赏赐是因谁而获,李广新不可能不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李广新是希望程立东不要去找许清宵麻烦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离开南豫府,就算被发现了也不是什么大事,又没人限制自己的人身自由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程立东要是消失,那就别怪李广新找他麻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权衡之下,程立东不会跟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如果程立东愿意冒着被革职的风险,也不是不可以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即便程立东跟来了,许清宵也不怕。

        程立东不敢妄动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廷视自己为良才,如果自己出了半点事,李广新第一个暴跳如雷,程立东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一直待在南豫府,那他必死无疑。

        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真不是程立东找自己麻烦,他也得死,错杀就错杀,对于李广新来说,死一万个程立东也抵不了一个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程立东是一个有野心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也绝对不敢乱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喜欢这种人,最起码守规矩。

        子时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消失在夜色当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半刻钟后。

        城门口,一道身影立在城墙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是程立东的身影。

        月光下,程立东看着消失在夜色中的许清宵,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    自许清宵走出府院后,他便一直在暗中跟踪许清宵,虽然看不到一举一动,但行踪还是得知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如今许清宵离开南豫府,让他纠结了足足半刻钟的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半刻钟内,他想了很多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继续跟踪许清宵,必然会被李广新革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革职倒无所谓,若是有收获的话,哪怕不当官也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可问题是,许清宵会与自己合作吗?

        答案是不会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可以用强硬的手段吗?

        可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用了以后,自己的下场也别想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清宵名气太大了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从地上的蝼蚁,一跃变成了一个巨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若是敢动许清宵半根毛,只怕自己立刻成为朝廷重犯,而且是重犯中的重犯,天下文人都不会放过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即便是得到了东西又能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终日在追杀中逃亡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能逃多久?

        可就这样放任许清宵不管吗?

        深吸一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程立东摇了摇头,他不可能放任许清宵不管,武帝遗宝,他势在必得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要换一种手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就在此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魏宫廷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宫深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养心殿内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道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绝世文章已送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悦耳之声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份文章出现在大殿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大魏女帝的声音十分平静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摆放在地上的文章,无风自动,漂浮在她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龙椅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这篇绝世文章,大魏女帝并没有露出十分激动之色,相反平静无比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无它,绝世文章无非两种,立意和国本,若是立意,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,大魏眼下不需要精神粮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若是国本之策,基本上九成九是北伐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她对这篇文章不抱任何希望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看还是要看。

        能被天地认可的文章,举世难寻,大魏出了奇才,作为皇帝不可能无视。

        符不符合心意是其次。

        有没有用才是是主要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女帝挥了挥手,美目落在文章上,开始细细阅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绝世文章应有的尊重。

        【大魏安国策】

        【魏,历先帝北伐数七,民生凋敝,饿殍遍野,窃以为安国之策,在定百姓,复社稷,安天下】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帝的目光便彻底收不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认真观看,每一个字都比较细心,没有一目十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时间一点一点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大魏女帝,神色逐渐变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从一开始的平静,到后面的惊讶,再到最后的震撼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帝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这篇绝世文章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没有想到,这篇绝世文章,竟然能如此犀利,将大魏王朝目前的窘境全部写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简直是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堂之上的事情,有些老狐狸明白,但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,若是没有涉足其中,根本难知一二。

        譬如说大魏缺钱,但为什么会缺钱,缺钱的原因在何处?

        有几个人知道?没有身在朝堂,根本就无从得知,甚至有部分官员也没有意识到大魏的危机在何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这篇文章,却将大魏眼下所有问题,全部都写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但写出来了,而且还是那种一针见血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想避都避不开的犀利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真正让她震惊的不是提出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满朝文武,谁不会提问题?

        真正让她震撼的是,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篇安国策上,有解答之法,而这解答之法,更是清新脱俗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魏钱庄。

        聚百姓钱财,造百姓之福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论点更是让这位女帝连连震撼。

        譬如富村修路。

        身为大魏的帝王,她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,只有经济贸易才能促进银两流通,银两流通才能营造税收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种种交易,都离不开漕运,无论多便宜的东西,经手漕运都会变得昂贵。

        若能修路,漕运费用将可以大大降低,买价依旧便宜卖出,而卖家减少漕运之费,将其中价格减少,薄利多销,如此一来买卖之人便会繁多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对大魏来说,每一笔买卖都是税收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问题来了,修路修路,谁修?

        让百姓自己掏钱修路吗?

        有这个觉悟,大魏早就统一天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只能让朝廷拨款修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修建一条官道,需花费数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官道畅通,漕运费减少,百姓的确盈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一个大问题来了,等当地收取一万两税收要多长时间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当地县衙有了银子以后,不可能还苦巴巴过日子吧?

        各种配套花费,就是大几千两银子,因为这件事情,先帝杀了一批贪官污吏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个不是问题,真正的问题是。

        试点测试可以,想要全国铺开做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无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没钱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县修一条路就是一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个县就是十万两白银。

        哪里有这么多钱财银两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修路而已,总不可能把国库取干净,就为了修路吧?

        这显然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这篇文章却提到了两个点,让大魏女帝不得不震撼。

        取之于民,用于民,百姓钱财存于大魏钱庄,钱庄将银两借给各地各县,发展贸易。

        先借后还,构造信用评级,到期不还,立案彻查,若当地官员贪赃枉法,就地处决,若百姓投机取巧,严惩不贷,三代不得科举,经商,入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点堪称是点睛之笔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魏国库的确没钱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建立钱庄,让百姓乖乖地将银两存入其中,然后再用这笔钱去建设大魏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地县府若是到期不还,立案彻查,贪赃枉法就杀,百姓若是赚到银两,却舍不得缴纳税银,三代不得科举经商入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惩罚够狠的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三代不得科举经商入伍,可谓是断绝后路。

        虽有些严酷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非常时期,非常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许这样做会引来一些不公,可对于一个王朝来说,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,换取大部分人的利益,这是值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道惊声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跪在养心殿中的女子,不由露出惊讶之色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